现在,流民已经招募了近四百。
于是,整个小镇也舒适了许多,至少,大街上衣衫褴褛的乞丐儿,少了许多,大多新招募的底层工人,纷纷穿着自己最好,最新,也可能是家破前最近买的那套衣服,走上街区,为镇民服务。
象马夫,郑泷就雇佣了五十个。虽然他们没有什么养马的知识,连伺候过大牲口的都不多,可郑家村可是有人家常年养驴,养骡子的,象周家,养牛的不在少数。
于是,你教我,我帮你,彼此互相提携,学习养马的知识。
郑泷又不像明太祖,把马匹按户发下去,严令养好。
也就是因为这个政策,好多人家家破人亡,于是,想出了狡猾的应对法子。
明史记载,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清点全国兵马数,官兵1,204,923人,骏马仅45080匹。而基本上靠这区区四万五千匹马做通信军用物资运输,时不时还得靠马接待官吏。可见当时马力的雄健。
只是,明朝的规定不好。定其徭役户数:上等马一匹一百三十八户,中等马一匹一百十一八户,下等马一匹九十八户。
表面上很公平,骏马嚼得更多更好,于是多分配些人家养它,劣马开销少,少分配人家养。
可明初骏马,肩高大多超过一米五五,最雄壮的,在一米七左右,体重六七百公斤。不说运动训练养好,就是走走路,消耗多大?骏马,一日三餐,要嚼多少细料,不掺黄豆酒糟的青料,根本维持不了它们的雄壮身体。甚至紧急情况下有给军马喝麦酒葡萄酒鸡蛋清补充体力的。
而劣马不同,牵出去,村头系上,就在村头那片草地,劣马就能吃几天不饿。而且,所谓劣马,肩高不过一米四,最高最相对雄壮的,才一米五,体重也就三百到四百公斤,吃什么都能活。
那么,对比就很明显了,养一匹骏马的开销是养劣马的四倍到六倍左右,而分配的负担马匹的户数才多了四成,那么,谁养骏马谁沙比了!
既然,替皇上养骏马,会落得家破人亡,那就没办法了,咱们想法子,于是,骟骏马,专门繁殖劣马。
这样一代一代繁殖下来,逆向淘汰,于是,整个华夏大地,出了塞外还常见一米五五以上肩高的蒙古马,关内的,原本来自河曲地区的好马就基本上一米四了。
甭说雄壮的大汉驮起来费劲吃力,冲刺速度也慢得出奇,唯一的好处,就是好养活耐力好。
西南的茶马古道,更是采用更逆向淘汰下来的矮种马。
每次在电影电视上看见中国的骑兵骑着大号驴子一样的马匹,脚都快垂到地面了,就在哪里冲呀杀呀的,郑泷都觉得没有半点气势。
不说阿拉伯纯血马,阿哈尔捷金马—也就是吹得神乎其神的汗血马,就是美国的中体型的夸特马,都雄壮过逆向淘汰后的内地河曲马和内地蒙古马十倍。
可怜啊。
这种令人不爽的事情,绝对不能在自己治下发生,不仅要让龙血马成当世第一骏马,还要让龙血马代代繁衍,为中华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