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约国一方虽然没有突破德军的防守,却有效的支援了凡尔登战役,德军有一个集团军被派了出来,极大的缓解了法军的压力,此刻德军同时进行两处主要战役,有生力量被逐渐消耗,开战第一年的锐气早已不再。
另外,俄军也来凑热闹,他们趁着德军主力全部集中在西线之时集中了四个集团军发起反击,企图夺取东线战场的主动权,他们凭借人数的优势最终突破了奥匈帝国的防线,将战线前移了七十公里,消耗了奥军大量的有生力量,自此,奥匈帝国已经无力发动反击。
塞尔维亚战场也处于僵持状态,不过奥匈帝国和保加利亚也是处于防御状态。
协约国和同盟国的这种变化被意大利看在眼里,最终他们在英法两国特使的说服下向奥匈帝国宣战,条件是英法割让一大块非洲殖民地。
意大利动员了五十万军队,两千门火炮,一百辆坦克,三百架战机在八月向伊宗佐河对岸的奥军发起进攻,奥军前线只有十五万守军,不过他们占据了高处各个要点,凭借坚固的防御阵地死守,意大利军队并没有像他们的表面那样光鲜,没有大战经验的指挥官们只是一味的命令部队在全线发动猛攻,没有重点,也无法集中兵力,步兵炮兵几乎没有协同,有时候炮弹甚至会落在自己步兵的身后,他们连续发动三次总攻只是将战线推进了五公里。到了九月奥军援军抵达,立刻发起反击,意大利军队措手不及,反被打回自己的边境,而且法还损失了近半的士兵,元气大伤,导致英法二国都看不下去,决定派兵支援,可是意大利处于自尊心和防备法国的考虑没有答应。
打赢了的奥军也没有继续进攻,毕竟沙俄步步逼迫,他们无力两线作战,就这样和意大利对峙起来。
战争打了两年,却演变成令人头疼的阵地战,这让自尊心极强的威廉二世非常不满,他又撤换了施利芬,前线大权再次落入毛奇手里,而且还将兴登堡调来做其副手,可是还是无法扭转战局,气急败坏的威廉二世决定改变方向,用海军与英国海军决战,切断英国对法国的援助。
自陆上大战开始,英国皇家海军和德国公海舰队一直没有发生大规模战斗,主要因为德国的水雷、鱼雷、潜艇技术非常先进,导致港口周围危险重重,加上公海舰队实力强横,英海军没有把握封锁住德国的港口,所以他们只驻守在北端,把持着北海的出海口,对德国进行“远程封锁”,而德国一直没有决战的打算,只是试探进攻过沙俄的海军,沙俄也明白自身的实力,他们将水道用鱼雷封锁,德舰队无法通过,为了避免英法舰队偷袭,又撤回了基地。
英国海军的做法让国内和盟友有些诟病,在他们看来皇家海军是世界第二强大的舰队,应该主动出击打击德国的气焰。
迫于舆论的压力英国皇家海军在1895年三月决定发起一次进攻,不过不是决战,而是小规模的歼灭战。
英国海军先是以两艘潜艇为诱饵在德国的赫尔戈兰湾海域晃荡,那一天正好有雾,英国潜艇伏击了一艘德海军一艘巡逻驱逐舰,这艘驱逐舰只是受伤,没有沉没,将消息很快传回,德海军立刻做出反应,派出了一支驱逐舰队,准备猎杀敢在家门口挑衅的英国潜艇。英国潜艇趁着大雾成功逃离,德国六艘驱逐舰在海上来回搜索,就在这时,英国轻巡洋舰出现了。
赫尔戈兰湾水浅,大型战舰想要开进只能等涨潮的时候,所以英舰队的四艘战列巡洋舰和重巡洋舰都远离海湾,等待涨潮时应对德军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