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因为总督府的高度重视,再加上汹涌而来的压力,调查的前期进展很快。
海寇在城内的落脚点、大致潜入城的时间,都已经查出。至于期间死掉的十多名同伴,能表明身份的特征和脸部也都被划的稀烂,看不出有用的价值。继续往外延伸,这批海寇在城外的落脚点也被查清,但再往后就没了线索。
那伙海寇,仿佛突然从人间消失了。
调查进行到这个地步,陷入了难堪的瓶颈中。一方面是持续发酵的民意和乌山、封城的动荡;另一边,是乌山的警察局和甘兴的军情处苦于不知道该从哪儿继续下手了。
短暂的僵局后,最终柴一率先找到了突破点。
这个人原本是内政署署长袁兴韦在太平郡时的手下,平日里帮袁兴韦办了不少事,算是他的一支隐藏力量,就连前东主钱伯明都不知道。但加入太平军后,被重用的袁兴韦十分看好陈武,为了避免主上生出忌讳,便让柴一等人脱离了自己的手下,也加入了太平军。
或许是先前的行事风格和办事的章程跟太平军的规矩不同,最早的一段时间,柴一等人的表现比较一般。任务目标明确的话,倒也能很好的完成,但更多的指望不上。最近这几个月,大概是逐渐开窍了,对松江军也更多了认同,柴一的表现变得出色了许多。
他提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海寇们的武器,是怎么带进城的!
如果是三五人一伙的小股海寇,偷偷藏几把武器还是能办到的。但这动辄近百人的规模,想要带进城就很难了。守门的士兵也表示了,前几日并没有查到任何可疑情况。最可能的真相就是,那伙海寇在城内有接应的势力,从乌山城的地下势力中得到了帮助。
这个推测合情合理,不说有几分把握吧,至少是给了目前的僵局一个调查下去的方向。
甘兴的军情处,立即开始顺着这条线往下查。
上官府的血案,影响实在太大。甘兴他们的调查,基本得到了本地世家贵族的全面支持。大批人手撒下去,很快在六七个有嫌疑的目标中,找到了一条有重大价值的线索:崇武门的驻地,在案发前曾经有外地人拜访过。
这是乌山本地的一个江湖帮派,平日里借教授武艺笼络了一批人,干的实际上是打家劫舍、收保护费的勾当,偶尔还贩贩私盐。因为他们做的比较隐秘,多少还留了点分寸,在原乌山官府中又有一个捕头当靠山,因此平安无事了十多年。
但这一次,他们摊上大事了。
甘兴的军情处直接出动了驻军,两个全副武装的百人大队将崇武门团团包围。看到那一把把闪着寒光的刀剑,崇武门这些自诩见过血、不把官府放在眼里的恶棍立即就被吓坏了,连反抗都不敢,就被全部投进了大牢。随后,军情处招收的审讯人员开始了严刑拷打。
崇武门的门主崇三郎,看似平日里很有骨气,一口咬定不知道,但大刑伺候了才一刻钟,就不得不乖乖吐口。
他也是冤啊!
如果早知道海龙团的那帮海寇,敢犯下如此惊天大案,打死他也不敢出售那么多武器。架不住海龙团的老三开价高,又谎称只抢钱、不乱来,利欲熏心的崇三郎这才鬼迷心窍,答应了这笔交易。
“海龙团!”
从崇三郎这里查出了海寇们的真实身份,甘兴稍稍松了口气。一边命人重新将崇三郎压下去,一边马不停蹄的再度派人将情报传回了登州。
然而,尽管案情得到了重大的突破,形势却依旧严峻。
或者说,破案的希望更加渺茫了!
从乌山的大案传到登州,再到甘兴他们赶赴乌山开始调查,一来一去就是三天时间。再到从崇三郎这里得知海寇的真实身份,又是近两天的时间。仅仅是知道海龙团这个名字,就已经用了整整五天之久。这段时间,海龙团的人只怕早就逃回老巢了。
宁海郡再小,好歹也有半个松江那么大。若是再考虑到外海上的海岛,天知道海龙团究竟藏到了哪!
这件案子,只怕就要到此为止了。
不仅仅是负责追查的军情处做出这样的判断,就连乌山警察局协助调查的人也对此持十分悲观的态度。接下来,松江军要么是随便找几个死囚犯当替罪羊,将此事糊弄过去;要么就是出一笔救济的银子,安抚一下上官家家主,想办法把这件事压下去。
没人想到的是,从登州那边传回的加急命令,却跟军情处想的截然不同!(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