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豫的是“论农”这个题目实在是太容易了,不是“农”这个问题容易解决,而是科举取士已经历时数千年,单单本朝就是三千年,以农为题,没有一百次,也有五六七八十次了。
每一次,都能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文章,这些文章在天下广为流传,几乎每个有志科举取士的读书人都烂熟于胸。想在前人的基础上,写出新意,很难。
另外,秦之初多了个心眼,皇帝这次出题,为什么别出心裁,搞了个二选一?如果皇帝的本心是以“农”来考量诸位考生的话,干嘛还要多此一举?这分明就是画蛇添足。
往深了想,农乃是国本,以“论农”为题,代表了公心。相比之下,皇庄无论如何都跟国本沾不上关系,倒像是代表了皇帝的私心。
这次进京赶考,一路上的所见所闻让秦之初意识到大周朝很多地方,都是皇帝管不到的地方,或是鞭长莫及,或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或是视若无睹,个中缘由,不一而足。
但归根到底,只能证明一点,皇帝也是有私心的,就像那香吾山的山贼流寇,顺德帝如果真的有心围剿,香吾山早就成了一片朗朗乾坤了,那里还会像现在这样乌烟瘴气。
现实是距离京城不足千里的香吾山,匪患持续了数十年,顺德帝到现在都没有任何动静。不管顺德帝基于什么原因,都撇不开一点,就是顺德帝有自己的小算盘,而这个小算盘只怕于国于民都无关。
忽然,秦之初打了一个激灵,他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的脑海中会涌现出这些对顺德帝堪称不敬的想法,这在以前,是绝对不可能出现的。难道是因为自己顺利地筑基成功,成为了一名旋照期修真者的缘故?
秦之初连忙摇摇头,把这个想法甩出去。自己才小小的旋照期一层,皇帝随便派出一队御林军,就能把他给灭了,根本没什么值得骄傲的地方,还是用心答题吧。
经过一番盘算,对顺德帝的用意再三揣测后,秦之初决定放弃第一道题,改为选答第二道题,“妄揣”圣意,迎合皇帝的私心。
只是这样的文章可不太好写,如果一味的迎合皇帝,仅仅讨了皇帝的欢心,不能服众的话,就过不了内阁首辅颜士奇等人这一关,答卷只怕难以呈送到皇帝面前,也就做不了状元了。反过来,如果过了颜士奇等人这一关,又不能让皇帝满意,状元照样没戏。
做不了状元,一万五千两银子就得长翅膀飞了。这么大一笔银子,光想想,就肉疼不已。
沉吟良久,秦之初提起笔来,开始写起草稿来,一边写,一边思索着该如何遣词造句。
转眼午时已过,颜士奇让众位考生将试卷反转,扣在考桌上。随后,皇帝的赐宴就送了过来,每个考生面前都多了一个朱漆食盒,里面有两荤两素一汤,御厨手艺,色香味俱全,就是分量有些少,勉强够考生来了七分饱。
到了未时一刻,鸿胪寺的官吏上前收食盒。未时二刻,殿试继续。
秦之初再次把草稿看了两遍,确认把所有的错字,不通顺的句子都改正了,这才提笔,往专门的答题纸上誊写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