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城的财务都是公开的,一个人口还不到700的大鸦洲教育拨款360万,虽然有300万只是一次性拨款,可是这也足以让很多港城公民对政府产生质疑。当然,这些就和陈纪他们没有关系了,现在他们需要忙的是建学堂的事情。
9月份学堂就要开学,还剩下两个月的时间,时间催促的很紧。为这件事温氏的族老们再一次坐进陈纪的家里,讨论起学堂的事情。
“学堂的工程也包给朱氏工程?他们有这个实力?”
一个修路已经让朱大聪把自己工程队的全部人都拉过来,甚至很多的机械设备还是外借的,这件事根本瞒不住这才有温学良现在的怀疑。
温老七沉声说道:“人手不是问题,现在是休渔时期,村里的青壮不少可以帮的上忙。”
“不能白干活,一人一天一百港元的补贴吧!”
这句话却是陈纪说的,他知道如果自己不开口,那么村里的青壮是肯定的白帮忙,村公所现在资金上很富裕,没有必要亏待自己人。
看一眼陈纪温老七却是没有辩驳陈纪的话,点点头算是答应下来这一天一百港元的补助,虽然他并不以为然,觉得学堂是村里理所应当要帮忙的。这还是休渔期间,如果是平时,那么就是放弃打渔也要把这件事当做主要事情来做,村里老人的心里教育永远是第一位。
实际上这种事情村里的青壮们也不会有人有意见,毕竟这可是温氏学堂,是专门服务于温氏一族的,上学的不是自己的儿子就是自己的侄女外甥,做这件事难道还有怨言?
一天一百的确有些少,可是总比没有好吧!温老七把陈纪的提议当做要收买人心,而实际上陈纪只是觉得不能让村民白白干活而已。
陈纪和温老七都决定让朱大聪继续做学堂的工程,温学良他们自然不会再有什么意见,而接下来就是商量学堂的位置。
温学良说原来老私塾那不错,温学礼则表示后山环境很好,平整出一块土地不用多长时间,最主要的是足够清静。
“咳咳,确定学堂的位置前,我有一个提议你们听一听。”
是年龄最大的温学臣,年龄大的人无论在什么地方都有特权,温学臣一开口争论的温学良和温学礼都不在说话,陈纪温老七也做聆听状。
“前两天说学堂的事情我就想过这件事,大鸦洲的情况想要找几位好老师来实在是困难,也许我们能够另辟蹊径。”
“另辟蹊径?”
陈纪疑惑的看着温学臣,温老七和其他人也同样如此,温学臣则点点头表示陈纪说的没错,就是另辟蹊径。
“我们原来的启蒙教育就是从三字经开始的,也许我们可以联系一下孔教学院或者大陆的儒家协会,有他们的帮忙,也许我们想要找几位优秀的老师并不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