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骑将军张平奉旨平定西凉叛乱,今西凉已平,招车骑将军率军回返雒阳。西凉刺史傅變治理不利,致使西凉叛乱,酌免去西凉刺史之职,回京听后发落。”
张平等人听了旨意都是一脸的懵逼,这还围着城,边章、韩遂还未剿灭怎么就叛乱已平?太平军这番以少击多,奋勇杀敌,舍生忘死,却连个功劳都没有,就一个回返雒阳了事?傅變英勇抗敌,险些命丧敌手,却落得罢职免官听后发落的下场,这又是什么意思?莫非是接了一个假圣旨?
张平接了旨却对着旨意一头雾水,难道说自己有幸遇到了如同岳飞当年一样的待遇?朝中又奸吝作祟,要谋害自己,因此蒙蔽汉帝,假传旨意?还好传旨的人张平认识,这人不是别人,正是十常侍之一,先前张平去西苑买官时遇见过的宋典。宋典知道张平今时不同往日,连阿父张让都对其和颜悦色,更不说宋典了。宋典自是有话好说,将自己知道的尽数倒给了张平。
你道是怎么回事,却原来:韩遂接了边章的求援信,陷入两难抉择,这两个选项他都不想选,他不想死,他只想活下去,所以他苦思冥想,却还当真让他想出了一跳计策来。去年韩遂相董卓请降,董卓纳了他的降,那是韩遂便于董卓勾搭上了。这一次韩遂走投无路之下,却突然想起董卓来,董卓此时乃是并州刺史。而并州与凉州中间只隔着一个羌胡混居的三不管地带,对于韩遂手下都是羌人,想要通过那是易如反掌,于是韩遂便即写了一封信派人火速送与董卓。
这信乃是一封乞降信,信中韩遂将董卓好一顿猛夸,然后诚恳的向董卓乞降,请求董卓收编。董卓得了信,自是喜不自胜,如此送上门来的好生意哪有不收的道理。所以他一面派人去天水接收,一面向汉帝上表,将汉帝一顿夸,说是在汉帝王霸之气的感召下之下,万邦来朝,自己又是如何英勇,如何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收服了韩遂,平定了西凉一顿猛夸。只说的这世上除了他和皇帝,余者都是草包。这样一封奏章若是换了旁人都会当做是董卓吹牛,笑笑也就罢了。偏偏汉帝此时正沉浸在自己乃是不世明君、千古一帝的情绪里,这再被董卓千里之遥让敌军纳头来摆的事一冲,那顿时心花怒放,不但对董卓刮目相看,甚至看投降的韩遂也都更加顺眼。于是当即下旨,让董卓接收了韩遂的兵马,迁董卓为凉州刺史,统领凉州一应事物。然后这再回过头来一看,两相比较之下,人家董卓不费吹灰之力便不战而屈人之兵;反观张平不但废了数月功夫,非但没平定的了,反而还隐隐让西凉匪兵做大,同时还在一个劲的请求援军;这张平到底想干什么?向借此养寇为患、拥兵自重吗?这不比不知道,一比越发看张平不顺眼,同时看不顺眼的还有傅變,刘宏本就对傅變有些不喜,这一下更是有些讨厌。所以这才下了旨意,让二人火速回京,听候发落。
张平和傅變了解到事情的真相之后当真是瞠目结舌,有些不敢相信,甚至有些怀疑这还是那个他们认识的那个汉帝刘宏吗?是不是汉帝被人调了包了?当然这些他们也不过是想想罢了。
张平本来还有心至少灭了边章再启程,可是宋典却拿出了一块金牌,言说汉帝说了,若是张平不听劝,便拿出金牌来,要求其立刻返京,若是还不听,便可格杀勿论,太平军和太平道皆以反贼邪教论处。这话听在张平耳中不啻为平地惊雷,傻在当场。这也还好传旨的人是宋典,孙夏没少打点,若是换了旁人,张平这些年拼命努力所争取到的东西一朝便会化为乌有。张平想通此节,立马大手一挥,二话不说,要求太平军收拾东西火速回雒阳,虽然太平军各个心有不甘,眼看着就能拿下边章了却功败垂成,这让太平军的士气顿时低落到无以复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