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有眼光的官员和荆州大族家主、大商贾,看出了明溪书院的门道,不想错过发展壮大的良机。都纷纷托人情、找门路、找关系,或者宴请,或者捐钱,或者主动送劳役帮助府衙修桥铺路兴修水利,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不一而足。
总之,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削尖脑袋想把子侄外甥亲戚,送进明熙书院读书。
一时间,荆州府衙、官员、家属门庭若市,酒肆茶楼、工地热闹非凡。
这情景,跟刘禅在后世里看到的一模一样,只是物是人非的区别罢了。
几天时间,荆州府衙就收到了大量的钱财,行进中的劳役也得到解决。
诸葛先生深觉民心可嘉,民力可用,信心倍增,经过与马良等幕僚商议,征求了阿斗的意见,请示孙夫人首肯,拟出了明熙书院的办学大纲和招生简章。
刘禅更是得意洋洋,想不到,他把后世的办法拿来用,还真的有用。
办学是个好办法,通过学生与家长纽带的关系,就可以把荆州的人财物等资源全部统揽整合,对迅速壮大荆州的整体实力非常有效。
那天晚上,刘禅详细对诸葛亮说出了,自己办官学的想法和计划。对目前报名近二千名孩子,要多方面的层层考察,符合办学大纲和招生简章要求的正式录取进明熙书院各级学校。学校分重点班、普通班、预备班。对家长的考察,最重要的也是首要的一条就是,政治上要可靠,是否忠于大汉,特别是对刘备的态度。
第二,是否遵纪守法,热心公益事业等。
第三,对学生的考察,重点看孩子的天资、体格,优秀的进重点班重点培养,次之进普通班,剩下的进预备班经过培训后,合格的可以升普通班。
第四,实行优胜劣汰、可升可降的考核办法。就是说,重点班学员学习和纪律不好的,经考核后,降到普通班,普通班可以晋升重点班,以此类推,形成良性竞争的机制。
第五,教材统一,实用至上,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小学教材课程主要有语文、数学、天文、地理。语文课学习识字,以《急就章》、《三仓》、《五经章句后定》、《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百家姓》、《仓颉篇》、《爰历篇》、《博学篇》等启蒙字书为课本;数学课学习《九九》;天文课学习《六甲》,也就是四时节气和六十甲子的计算办法;地理课学习《五方》,当时所知的九州、山河、列国之名。中学分初阶和高阶两个阶段,《孝经》、《论语》等为初阶教程;高阶以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即《诗经》、《易经》、《尚书》、《礼记》、《春秋左传》,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著作经典,《商君书》,《盐铁论》,《吕氏春秋》,《说文解字》,《史记》等经世济民的著作为主。进太学后,根据学生特点特长爱好等,实现分专业授课,分农业、文书、财务、行政、商务、地理、计数、刑法、音律、丹青、天文历法、军事兵法等专业班,由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大师、大将亲自授课。
第六,统一服装,统一校训,统一校歌。以天蓝色短衣长裤劲装作为校服,“精诚团结,奋发向上,扫灭反贼,光复大汉”为校训《汉戈行》为校歌。
第七,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全方位改善伙食。学生每天必须喝牛奶、骨头汤,吃牛肉,学费及文具、伙食、服装等费用全免,全部由官府开支。
同时,建立明熙书院的管理机构,经过大家商议公推刘备为院长,诸葛亮为副院长,马良主管日常管理,向朗、黄月英、尹默(字思潜)、李撰(字钦仲)等荆襄名士大儒为博士,马谡负责后勤保障,向宠负责安全护卫。各郡学、县学各有安排,广招英才,高薪聘请其他荆襄名士任教,特请黄月英之父黄承彦、庞德公老先生担任总顾问,一时应者如云。各级学校的官员比当地行政长官只低半阶,俸禄却是相差无几。各地私学见有利可图,有官可当,纷纷请求加盟。
由于破除了只有世家大族、官员子女,才能进明熙书院读书的陈规陋习和门阀制度,明熙书院得到了当地民众的交口称赞和一致好评。在荆州上下的鼎力支持下,明熙书院办得风生水起,红红火火,名声远播。
(各位看官:码字不容易,请多鼓励,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求打赏,各种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