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刚出门时,别人都非常惊讶,没想到过去那个三寸丁谷树皮竟然变成了一个风度翩翩的佳公子。
日子久了,大家也就习以为常了。
话说这一日,武植正在当铺里喝茶,武松一脸兴奋地走进来,告诉武植吴知县终于同意和武植吃饭了。
之前,武松几次跟吴知县说自己的大哥武植要请他吃饭,可是这吴知县根本就没把这个三寸丁谷树皮放在眼里,全部拒绝了。
没想到,今天中午,吴知县主动找到武松,说愿意和武植吃一顿饭。
武植这些天正为替武松谋官的事没有进展而苦恼,听说吴知县愿意和自己吃饭,不由得大喜,马上让武松约吴知县晚上去狮子楼喝酒。
晚上,武家兄弟提前了半个时辰来到狮子楼,叫了满满一桌子的好酒好菜,又等了半个时辰,那吴知县才姗姗而来。
而且,他不是一个人来的,还带着那位钦差蔡大人一起来的。
武植一见这位蔡大人,不由得心里一惊,心说:他怎么来了?
这些日子,武植天天和尤五在一起,慢慢发现尤五是个难得的好姑娘,聪明,伶俐,大气,学问高深,见识多广,知道不少武植不知道的天下大事。
这个武植知道后世近千年的事情,尤其是几年后南宋的故事,每每与尤五说起,把她说得诧异不己,目瞪口呆,接着就接二连三的问这问那。
两人慢慢成了无话不谈的挚友,气得茗烟愤恨不己,却又无可奈何。
武植本以为这位蔡大人早就离开清河县了,没想到他竟然没走,还和自己吃饭。
武植指了下蔡大人,问吴知县:“大人,这位是……”
吴知县连忙恭敬地说:“哦,忘了给你们介绍,这位是钦差蔡大人。”说着,让蔡大人坐在首席,自己在次席陪着。
武家兄弟两旁陪坐。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蔡大人放下杯子,问武植:“武先生,我听吴大人说,你要替你家兄弟谋个官位,不知道你想谋个什么样的官位呀?”
武植没想到他这么直接了当,也不再隐瞒,拱了拱手,“在下想替我家兄弟谋个七品八品的武官就行。”
吴知县在一旁冷笑道:“大郎,你好大的口气,本县才是个七品,你家兄弟不过是个都头,怎么着,想与我平起平坐,不成?”
武松见吴知县生气了,看了武植一眼,刚要说话。
武植向他递了个眼色,不让他说话,自己站了起来,笑着说道:“吴大人,我家兄弟不过是个武夫,连字也不识得几个,怎么敢与进士出身的大人您平起平坐呢?再着说,他谋的是武官,大人是文官,我大宋朝向来是重文轻武,就算他谋个七品的武官,也不敢和大人平起平坐呀。”
蔡大人笑着说:“不知道武先生想不想做官呀?“
一听他这话,武植有些呆了,忙说:“大人,小可也不识得几个字,即没有学子出身,也手无缚鸡之力,怎么敢做官呀,小可只想做点小生意就可以了。”
蔡大人摆摆手,“做官嘛,也不一定非要学子出身,如果你愿意做生意,也可以做个不当值的散官嘛,这样做生意和做官就两不耽误了。”
蔡大人这话不但武家兄弟大感意外,就连陪坐在一旁的吴知县也是一头雾水。
蔡大人想了想,“我和朝廷上吏部的一些官儿还有些交情,三品四品的我不敢打保票,可是五六品的官儿,我还是可以办得到的,我看就让你的兄弟当个从五品的步军都虞候,武先生你呢,就当个从六品尚书省左司员外郎吧。”
蔡大人这话一出口,三个人全呆了。
稍倾,武植笑着问:“蔡大人,小可也没见过什么世面,也不懂这官场的规矩,有些话得罪大人,还请大人多多海涵。”
蔡大人很大度地说:“武先生但说无妨,本官不怪你就是了。”
武植清了清嗓子,字斟句酌地问道:“小哥也不敢问大人是什么官,可是小可知道封官的事可是顶顶重要的大事,大人只凭一张口可以封官许愿吗?”
吴知县一听这话,怒道:“武大郎,你好大的胆子,竟敢对蔡大人如此放肆,你知道蔡大人是何等身份吗?”
蔡大人却不怒不恼,反而哈哈大笑,向吴知县摆了摆手,“吴大人,刚才人家武先生不是提前已经说明了吗,本官也说不怪他,无妨,无妨。”
接着,他又对武植说道:“武先生,不是我夸口说大官,像这种五品六品的小官,也不过是本官一句话的事情。”
武植想了想,小心翼翼地问:“那,大人需要多少银两?”
蔡大人一怔,接着又哈哈大笑,“银两?本官可不想叫你一钱银子,本官想跟你要一个人。”
“什么人?”
蔡大人拿出那块玉佩,“就是这玉佩的主人,只要你把她替我送到京城,我就给你们兄弟刚才说的官职,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