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日常的治理外,赵畅开始大力建设长安城的学堂。
原本,只有一个太学,是大汉朝最高的学府。
其他都是一些老年生个人开的私塾。
做的小的,一间屋子,有那么几个学生。
做的大一点,一个院子,有几十个学生。
但是教的内容,也就只有四书五经,让赵畅很不满意。
长安经过李傕郭汜之乱后,现在还有六十多万人。
小孩有好几万,赵畅如果要保证这些小孩都有书念的话,怎么也要建立几百座学校。
赵畅也只能一步一步来。
先在县衙边上建立一个学校,方便他查看管理。
慢慢来,这长安城,终究也会像林城一样,每个小孩都有书读。
只有读书,将自己的智力思维释放出来,他们长大之后,才会懂得去争取自己的权益,而不是庸庸碌碌,以为被剥削是天经地义的。
赵畅教他们读书,不仅是认字,更是思想上的转变。
因为皇家禁锢思想,只有极少数的人,才会打破,成为一代人杰。
人人平等,是赵畅的学校最重要的一个思想,赵畅时刻给他的学生灌输这些概念。
不让他们觉得,他们只是平民,生来低人一等。
学校的基础设施建立很简单,就是老师让赵畅为难。
长安城原本的那些私塾老师,赵畅是不打算要的。
他们只会四书五经,思想顽固老化。
许多人心中,读书就是为了以后可以被举荐,可以当官。
赵畅可不想自己学校的学生,以后也和他们一样。
读书的出入,并不是只有一个入仕这一条出入,还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现在的职业没有那么多的细分。
很多事情就算没读过书,也可以做。
赵畅要让他们明白,读过书,学过知识,可以把事情做的更好,更有条理。
老师的事情不好解决,赵畅最后只好让李芳王通上,赵畅自己也是一有时间,就过去上课。
他不是专业的老师,但是学生只是最基础的,赵畅完全可以胜任。
为了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赵畅开始自己编辑教科书。
数学、语文是重点,但另外也有思想品德,物理、生物。
物理和生物,赵畅自己懂的也只是高中,但是足够了。
赵畅只要帮他们打开这一扇门,相信等这些学生长大之后,对物理生物有兴趣的,他们自己会发现更多有趣的知识。
不要小看他们的智慧,只要将他们思考的欲望诱导出来。
在林城,赵畅只是提供了足够的粮食,让酿酒师去试验,他们没有让赵畅失望。
发明创造,要有闲的时间,要有闲的钱。
每天为了温饱而忙活,连坐下来思考一下明天吃什么都不行,何谈发明创造。
随着赵畅在长安立足,长安城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每天来县衙的人越来越少,在县衙边上上学的人,越来越多。
教室坐不下,很多人就站在外面听着。
赵畅的学校,还是不用交学费,全部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