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祥子一脸疑惑茫然的样子,便笑了笑,接着说:“给你实话说吧。我在修水磨的时候,就瞅准了这块地。打算盖两套屋子,闲时讨个清净,也算是隐居幽处,修心养性吧。这套,是专是给你的。”
祥子在惊喜之余,忙摆手说:“不敢!不敢!我哪能让你盖屋子哩。”
孙明志正色道:“你替我报了杀父之仇,又夺回了牲畜,是我家的恩人。送你几间房子算啥哩?从前,你在衙门做事,我也没敢声张。如今,你我都是平头百姓,也就没啥顾忌了。房地契,我都替你办好了,以后,你我就是邻居。”
祥子面显难色的还想推辞,孙明志却板着脸嚷道:“你还当不当我是你大哥?要还认我这个哥,就啥也别说了。不就一院房子么?值得你这么婆婆妈妈的。”
见孙明志把话都说到这份上,祥子也就不好再说啥。
又回到孙明志的屋子,祥子这才又仔细端详起屋里的陈设。
几乎占满半面墙的书柜,摆满了各类书籍。
侧墙上,一副寸楷《心经》条幅,更是显眼。一看便知,是出自嫂夫人的手笔。
见祥子痴迷的赏读着,孙明志端着茶水凑在了身后。
祥子品味一会,才满面感慨的样子,说:“看嫂子写的字,真是一种享受哩。”
孙明志一副欣慰的样子,笑着说:“要是喜欢,赶明儿让她给你也写一副挂上。”
见祥子余犹未尽的样子,孙明志自语般地说:“《心经》我喜欢读,差不多都能背下来,但其中的深意,还是吃不透。”
祥子回头,冲他温和的笑了笑,说:“观音是等觉菩萨,他的境界可不是常人可以体会的。”
孙明志似有同感地说:“是呀,关于空有的道理,经你上次解说后,倒是明白了一些。但面对《心经》,又觉得深不可测。”
祥子抿嘴一笑,指着《心经》条幅念道:“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
顿了一下,祥子转身微笑着说:“菩萨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也就是说,菩萨在一种很深的禅定智慧的境界中,照见五蕴皆空,而不是看见五蕴皆空。所以,没有随文入观的功夫,是无法体会经中深意的。
《心经》是读的,更是让人悟的。不能妄揣经意,更不能望文生意。只有自己随着修学有了境界,才能随功夫深浅,而有所感悟。只有完全达到菩萨境界,才能彻底明了。因此,《心经》是读的,更是悟的,但常人往往终其一生,也是无法契入境界的。”
孙明志,似有所悟的点头说:“明白了,只管读,随机悟,莫深究,自然明。”
见祥子点头笑而不语,孙明志颇有些感慨的接着说:“我这人,可能是上学时留下的习惯吧,凡事都想刨根问底的弄个明白。其实,这种习惯,对研究世间学问是有好处的。但对于佛经,就不一样了。
佛经都是佛在特定的境界中,针对特定的人和事所讲的,全都是自性的流露。所以,你达不到相应的境界,就不能完全体会经里的意思。想也是瞎想,并不是佛的意思。因为想,用的是心意识,而佛是用自性。”
祥子用惊讶欣慰的目光,瞅着孙明志说:“行呀孙大哥,三日不见当刮目相看,到底是读书人,悟性就是高。”
孙明志愧歉的摆摆手,说:“行了,你就别夸我了。比起你,我是白读了十几年的书。”
祥子由衷的赞叹道:“我听经闻法十几年,才有点一知半解的积累。你才接触佛法多久么,有些悟处,已不是常人所能及咧。只要坚持不懈,日后必成大器哩。”
孙明志,谦虚的笑着摆了摆手,两人便转到随着“哗哗”的水响声,悠悠旋转的水磨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