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路崎岖颠簸也就算了,如果身边云雾环绕一不小心就会掉下百米悬崖,那就另当别论了。
不知是受不住颠簸还是太紧张于悬崖峭壁在身边,四名工作人员吐了仨。。
宋笛和余卿卿强忍住反胃,还在坚持。
车行了三个小时,上山的路车就进不去了,只能下车步行。
好在受捐方的代表和两个当地村民,以及两个孩子,一同在山脚下迎接余卿卿六人。
下了车,几人呼吸到纯净得没有一丝杂质的大山里的空气,感受着当地村民热情的维语歌曲和鲜花的欢迎仪式,心灵得到超然净化,仿佛自己重生了。
他们突然觉得,跨越两千多公里翻山越岭颠簸不平,真的很值得。
如果,他们步行三个小时上坡下坎,淌河涉水的路途后,依然抱持这种想法的话,会更好。
因为久居城市,六人当中三人是第一次来山区,进农村。
他们见惯了四通八达的路线,便利出行的交通,第一次走进雾气环绕如仙境的大山,零距离融入树木花鸟之间,除了新奇,还有感动。
没有被工业染指,人工凿刻痕迹的自然界,万物有灵,生生不息。
是钢筋水泥的黑色森林,再也复制不了天然淳朴。
要不都说现在的人大多有一个返璞归真的理想,因为物欲横流的社会让人疲惫,他们需要一个简单质朴的心灵栖息地。
哪怕是片刻的放松。
一开始上山的路,大家还能轻松应付。因为那条路通往不同的好几个村寨,平时共用得比较多,所以还算平坦好走。
在分到第三条岔路后,路面难走了。
因为昨晚山区这一带有降雨,泥泞的田坎特别湿滑。
虽然其他都是轻装上阵,没有扛大型机械。但以免后期剪辑所需,出发前仍带了一台摄影机。
所以扛着机器的工作人员,就惨了。
五个人被四个大人两个小孩儿,夹在中间,走得是东倒西歪奇奇怪怪,更何况落在最末尾的摄像大哥。
护着机器都甩了好几个屁股墩了,索性人没有滑到田里去。
“把机器关了背着走吧,扛着怎么掌握平衡?”余卿卿停在一处想对平坦的田坎交界处,回头望着末尾的摄像大哥。
摄像大哥没搭理她,专心致志边打滑边缓步挪移,跟五米的田坎叫着劲。
余卿卿以为是宋笛指使不让关机,回头对宋笛说。“差不多得了。莫要工作没完成,人摔出个好歹。”
宋笛站在一处山清水秀里,看上去意外的灵秀俊逸。他从山区风景中转头对上余卿卿。“你怎么什么锅都往我头上甩?又不是我要求的。”
好不容易挪移了三米距离的摄像大哥停在田坎中间,抬头对余卿卿憨厚地笑笑。“女神,不关宋导的事。是我自己想记录下您这次捐资的点滴。”
他想让世人看看,余卿卿在镜头底下,到底有多真实。那些恶意杜撰出来的声音,到底有多讽刺。
他欣赏余卿卿的真性情,从进山区开始,没有一丝抱怨,跟其他人相互扶持走到现在。
他也感谢她关心自己,照顾旁人。
这次的拍摄不管有多困难,他都不会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