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在这之前,基督教一直告诉所有人,我们就是宇宙的中心。
随后开普勒又总结行星的运动规律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说完这些,潘教授突然抬了抬的眼镜说:“首先强调一下啊,我呢,是不信教的,但接下来我要说的这件事,曾经的的确确让我觉得非常神奇。”
“那就是1642年伽利略去世之后,1643年,牛顿出生了。”
在介绍完这位天才的事迹之后,潘教授的总结语就是。
“为何牛顿在科学界的地位如此重要,就是因为他告诉了人类,为何苹果会落地,为何行星会围绕太阳转动,这些其实都是可以计算的。”
“这样一来,就带来了人类历史思想上最大的一次解放,人类从此了解到,世界是独立于人类而存在的,人类可以对这个世界进行凝视,深思,可以对世界的一部分进行了解和研究。”
虽然这些知识吴斌都知道,但他还是在做笔记,因为这种将整个人类史与科学史串联起来的讲座让他觉得很有意思,有时候要将一大堆事件整理成一条明朗的主线,也是需要一定水平的。
接着潘教授又介绍了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懂得了电可以变化为磁,磁通过运动又能转化为电,如今我们可以发电,就是得益于此。
再接着麦克斯韦又用一个方程组,将光、电、磁这些看似独立的现象全部给统一了。
最后引出普朗克的量子论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这对相爱相杀了百年的理论。
而它们的目的其实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要揭示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至于科学家们为什么对宇宙的起源如此好奇,原因也很简单。
举个栗子来说,你在饿到不行的时候天上突然掉下来一碗饭,你狼吞虎咽的吃完了。
然后到了第二天饭点的时候,天上又掉下来了一碗饭。
就这么舒舒服服的吃了一个星期,但你却开始担心了,为什么天上会掉饭下来?如果它明天不掉了呢?我不是又要挨饿了?
于是有了这个想法的第二天,你把一半的饭吃完,剩下的一半就用来研究,想要以后自己也能做出饭,这样就不用担心再挨饿了。
例子很粗浅,但表达的道理却是很深刻,世间万物中,不管你想要去了解什么,都得从它的源头,也就是最基础的部分学起,不然学的再多,也只是学了个型,学了个皮囊。
照着飞机的样子造出一台飞机的外壳,就能飞了吗?当然不能。
而这,就是这么多代科学家想要了解宇宙起源的原因。